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江苏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2016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6-05-09 09:42:31
2016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的总目标,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全面开放战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民生共建共享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全力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201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安排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外贸进出口总体稳定,出口力争实现正增长;到位注册外资达到34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一)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强化投资关键作用。一是突出重大项目引领。开工建设地铁3号线一期、1号线南延线工程,启动建设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无锡段。大力推进180个市级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全年1000亿元投资目标。二是加强产业项目招引。围绕建设产业强市目标,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旗舰型、基地型产业项目。三是做好项目服务。向上积极争取中央预算投资,加大专项建设基金、企业债、公司债申报力度。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投融资新举措。增强消费基础作用。一是积极创新消费供给。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最大程度满足居民对网络信息、旅游休闲、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大力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力争全市网络零售额突破550亿元。二是努力释放消费需求。积极鼓励进口商品、新能源汽车和小排量汽车等热点商品消费。三是全力改善消费环境。支持物流产业发展及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努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发挥出口促进作用。一是提升外贸便利化水平。健全关检贸协同服务机制,加大世贸通、中小企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宣传、推广应用力度。二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加快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跨境电子商务B2B发展。三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坚持把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相结合,积极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在着力扩大出口的同时,多渠道扩大进口总量。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化解过剩产能。围绕重点行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二是降低企业成本。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和定向减税政策,规范涉企收费行为,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三是化解房地产库存。适时调整房地产政策,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推行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保障货币化补贴,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四是扩大有效供给。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盘活存量载体资源。五是化解金融风险。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控新增融资和政策性债务规模。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重点突出“四化”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强创新创业。大力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主动承担各类科技项目,全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年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2%。大力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做强先进制造业。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两化”融合步伐。建立健全“千企技改”长效机制,全年工业投入增长12%以上。提升制造装备智能化水平,创建全国领先的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城市。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加快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年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2%做大新兴产业。突出新兴产业先导性,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为目标,加强技术引进、成果产业化、自主开发,多路径培育发展前景广、成长性好、技术先进的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全年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做优现代服务业。拓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重点在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等领域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休闲、现代商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加大服务业集聚区整合力度,年内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9.5%左右。做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物农业、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农业园区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深互联网经济。积极对接国家和省“互联网+”计划,推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深入推进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力争年内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0%左右。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增创发展新优势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梁溪区整合调整,推进新吴区实施“区政合一”管理体制,调整太湖新城、蠡湖湾开发管理体制。探索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行政审批(服务)新机制,加强“统一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市属二级及以下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中长期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试点工作。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支持各类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比率。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全口径预算体系。设立股权投资引导母基金和各类产业发展子基金,设立技术改造引导资金和中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基金,支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间有序流动。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深化社会事业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管办分离”改革,组建体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产业发展公司。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开放战略,加强与沿线、沿岸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加快推进中韩(无锡)科技金融服务合作区建设。着力引进大投资商和战略投资者,年内到位注册外资34亿美元。鼓励企业走出去,全年完成境外投资20亿美元。 

  (四)大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六路联通”工程,完善苏南硕放机场、无锡(江阴)港和内河港口功能;推动南沿江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研究规划锡澄、锡宜轨道交通建设。加大城市道路薄弱地区和农村道路建设改造力度。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扎实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各项工作。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居村农民就近市民化互动,增强太湖新城、惠山新城、锡东新城等新城集聚产业和人口能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大城乡“六个一体化”统筹推进力度,推动公共财力向农村更多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加快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全面覆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扎实做好区域合作、对口支援和扶贫工作。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力推进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南北挂钩共建园区建设,做好援疆就业、教育、人才等重点工作,加大延安和云阳挂钩扶贫力度。加强全市经济薄弱村结对扶贫工作,年内脱贫转化30个以上。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省级“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实施计划。严格实施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开展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经济责任审计,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年内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实施循环化改造。深入推进能源及煤炭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确保完成省里下达的目标任务;加大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力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继续实施低碳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完善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完成太湖低碳创新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开展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黑臭河道治理工作,重点实施前胡村浜、创业河、张巷浜等黑臭河道综合治理。着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确保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在2013年基础上下降13%。开展工业企业退出场地土壤修复试点,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年内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5%。 

  (六)坚持民生优先导向,提高群众“获得感”。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扎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引进高校毕业生就业4万人,本市户籍实名制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健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与经济同步增长。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建设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点。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实施“阳光医保工程”,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年内完成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30万平方米,帮助住房保障对象解决住房困难1500户以上,完成旧住宅区综合整治185万平方米,完成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60个。全力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培育建设25所“新优质学校”,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扎实推进国家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新增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10家,新建区域性老年人助餐中心10家。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上一篇:《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解读
下一篇:2016年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