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打造“4+2”先进制造业升级版。新开工投资超亿元项目150个,新竣工设备投资超千万元项目100个,培育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60家,力争全年“4+2”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推进“4+3”特色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完善“4+3”服务业特色产业规划,出台“4+3”服务业特色产业实施意见。深入贯彻实施省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重点建设好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淮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淮安软件园等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加快综合大市场、传化公路港等建设,大力发展商贸、快递、港口、保税和仓储等物流业态。壮大“4+1”现代农业产业。引进实施投资超亿元农业产业化项目10个,超3000万元农产品加工项目35个,新增家庭农场400个,每个县区建设2-3个升级版农家乐和农产品电商示范点。
(二)突出三大需求,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实力
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关键作用。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80亿元。实施市级重大项目220个,计划完成投资1072亿元,增长15.3%。重推19个省重大项目。重抓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30个重点产业项目和10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基础作用。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新模式,鼓励发展分享经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2%。促进外贸“优进优出”。落实和完善稳定外贸增长措施,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千方百计稳定进出口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增长5%。
(三)突出改革创新,着力强化经济发展新动力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建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形式,完善市场综合监管体系。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五个功能片区试点,基本完成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100个以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15万户、个体工商户2.7万户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设产业创新发展基金,重点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80家。加强重大战略谋划对接。继续推动向东向西双向开放、向南向北全面对接。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发力枢纽经济。加快建设高铁、航空、港口三大枢纽经济区,打造高铁商务商业圈,发展航空航运枢纽经济。
(四)突出统筹推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继续增强中心城市功能。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实施780个城建重点项目,主城区2016年计划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旧城区改建房屋征收项目12个。滚动实施“十项重点工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重抓区域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推进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高铁建设,启动建设高铁客运枢纽;推进淮安涟水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积极开辟新的国际航线;加快推进503省道、235及346省道涟水绕城段等工程;实施淮河出海航道整治和新港二期等项目,加强与沿江沿海港口的互联互动,提升二类水路口岸的辐射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突出试点重点,努力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搭建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崛起。深化“一县一策、一县一题”专项扶持,力争首批10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开票销售总额超150亿元。
(五) 突出绿色发展,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没
巩固生态创建成果。持续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深入实施节能低碳行动,加快低碳交通、低碳社区、低碳园区建设,提升百户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深入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重抓水气土污染防治。贯彻落实国家“水十条”,继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确保PM2.5浓度下降、良好天气增加。着力打造宜居家园。完成全市镇村布局规划,启动重点村和特色村建设示范工程,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提标升级,打造市级康居乡村30个。
(六)突出共享发展,着力提升民生福祉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优先就业战略,坚持兜底保障就业,实现新增就业6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被征地农民刚性进入社会保险机制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激励机制,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大病再保险机制,减轻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持续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建立“救急难”预警机制,建成“大救助平台”,落实残疾人补贴政策,普及推广农村关爱驿站,加快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扩建一批省优质幼儿园,加快淮阴商校等中职校升格步伐,加快恩来干部学院核心区建设,完成淮安开放大学主体工程。加快健康淮安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实施“5000名基层医学人才培养工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积极扩展妇产儿童医疗资源,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