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造船完工量为71艘376.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8%,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6.5%,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4.0%,占全国份额的45.1%。
全省18家定报企业完工量为58艘367.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0%,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8.1%,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3.7%,占全国份额的44%,占全省总量的97.6%。
三大造船基地造船完工量为55艘277.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6%,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5.4%,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0.3%,占全国份额的33.3%,占全省的73.7%。
全省完工船舶中散货船55艘314.8万载重吨, 占比83.5%。 油船4艘12.5万载重吨, 占比3.3%。集装箱船3艘13.8万载重吨,占比3.7%。
全省新承订单量为8艘4.6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5.8%,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25.2%。占世界市场份额的0.52%,占全国份额的0.62%。
扬州中西造船有限公司、仪征十二圩船业有限公司和扬州龙和造船有限公司分别承接新订单5艘散货船1.17万载重吨、2艘集装箱船3.35万载重吨和1艘海工辅助船0.12万载重吨。
全省手持订单量为836艘5087.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0%,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4.0%。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8.1%,占全国份额的42.3%。
全省18家定报企业为701艘4895.7万载重吨,同比24.0%,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4.3%,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7.4%,占全国份额的40.6%,占全省总量的96.4%。
三大造船基地手持订单为604艘4340.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9%,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4.3%,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4%,占全国份额的36.1%,占全省的85.5%。
全省手持订单散货船472艘3042.2万载重吨, 占比59.8%。油船216艘1316.9万载重吨, 占比25.9%。集装箱船85艘607.3万载重,占比11.9%。
二、内河中小型船厂1-3月份造船情况:
重点企业外的中小型船厂1-3月份造船完工量(ZC和CCS统计合计数):897艘124.83万总吨,同比下降8.83%。其中干散货船514艘93.30万总吨, 占比74.74%。 液货船(含油船、散化船)30艘8.35万总吨, 占比6.69%。集装箱船54艘18.22万总吨,占比14.60%。其它船499艘4.96万总吨,占比3.97%,其中玻璃钢船105艘,0.1613万总吨。
内河三大主流船型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干散货船下降24.42%,液货船(含油船、散化船)上升近18倍,集装箱船上升129.44%,其它船下降2.5%。说明普通的干散货船市场需求有所下降,而液货船和集装箱船则大幅上升。公务船、游览船及小型工程船等基本持平。
2016年1-3月份新开工建造的船舶663艘,27.95万总吨,同比下降83.75%。其中干散货船139艘16.41万总吨,液货船(含油船、散化船)17艘,0.78万总吨,集装箱船2艘,0.60万总吨。其它船505艘,10.16万总吨。
三、提高信心“保交船、接订单”,已成为当务之急
1、2016年1—3月份造船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承订单和手持订单降幅明显,表明船舶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三大难题尚在继续加剧。随着船价持续走低,价格已经严重偏离价值,造船企业已经没有利润,甚至亏损,不接订单就是“等死”,接订单就是“慢性自杀”。骨干民营企业对于价格战的承受能力瓶颈显现,但18家定报企业中没有一家新接订单,只有三家小型企业接了8艘4.64万载重吨。18家定报企业中有6家企业没有交船,订单难的问题对我省的影响更加严峻。企业普遍放缓造船速度,一些中小船企更是面临着全面停产的危险。同时银行界已把船舶产业作为信贷调控的重点行业,即使针对重点企业,甚至采取一刀切的态度,只收不贷,程度继续恶化。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紧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2、内河中小船厂造船形势持续低迷。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影响,中小船厂造船状况在2016年同样面临严峻形势,各项指标全面下降。600多家船厂中,1-3月份造船完工交付的仅有165家。新开工建造的仅有157家。有400多家企业无船可造。而去年同期新接订单开工的还有295家企业。企业生存状况令人堪忧,长期存在的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能过剩、融资困难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