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江苏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江苏省“十三五”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5-21 14:11:12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全省上下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加大了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相关产业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逐步完善,江苏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稳步提升,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发展基础
  人才储备资源丰富。江苏高校人才储备优势全国领先。全省现有134所普通高校,数量位列全国首位。互联网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2011-2015年共计入学887445人,数量稳居全国前列。江苏经济和产业基础雄厚,为人才集聚提供有力支撑。“十二五”时期,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连续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总收入达7062亿元,同比增长14.4%。互联网产业从业人数超过100万,其中研发、产品、营销、运营和服务保障等关键岗位人员的本科及以上层次占比均超过80%,85%以上的人员来源为省内招聘。
  人才政策支持有力。全省各地强化招才引智力度,以“双创计划”为引领,实施近百项引才计划,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万多人,省级软件与互联网“双创团队”27支,人才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坚持“引进一个人才,发展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并对引进人才提供项目申报、医疗、落户、社会保险、居留和出入境、住房、子女就读、配偶就业等配套服务。
  发展环境逐步优化。2015年起举办“i创杯”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在全省营造“激情创业、共赢未来”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氛围。首届大赛共吸引了723个项目参赛,项目覆盖云计算与大数据、智能硬件以及“互联网+”工业、农业、民生、文化等多个领域和行业,决赛期间穿插各类项目路演、创业训练、电视转播等配套活动,成为极具影响的互联网创客节日。“十二五”期间实施的“育鹰计划”通过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优秀企业家培养机构的多层次合作,形成梯队型企业领军人才的培养模式,共计培训全省各类企业家学员近2000人,成为互联网企业领军人才学习、交流、合作发展的优质平台。
  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成立江苏省互联网服务产业联盟,促进经验交流、行业自律和业务合作,推动并参与互联网服务标准制定。省市共建11个互联网产业园、12个互联网众创园并成立江苏省互联网众创联盟,促进资源共享,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大力支持江苏软件产业人才发展基金会开展公益活动,累计服务江苏软件和互联网人才7万余人,为江苏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服务保障。
  与全省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互联网产业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其中软件研发、安全管理、产品运营等方向的中高端人才尤为缺乏;互联网企业面临的专业化、实用型人才招聘难的问题较为严重;互联网企业间人才争夺加剧,人员平均流动率近20%;互联网产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企业家较少,对优秀人才的虹吸效应不足;高校现有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需求匹配度不够;专业化社会培训和人才服务机构力量较为薄弱等。
      (二)面临形势
  产业需求极为迫切。互联网产业正值迅猛发展高峰期,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断突破创新、加速应用,深刻改变着企业生产、市场供给、商业服务和生活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加速迭代与渗透融合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对互联网人才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国家大数据战略等部署进一步掀起了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的浪潮,在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情况下,江苏互联网产业人才培养、储备、引进将面临巨大挑战。
  人才竞争愈发激烈。根据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大发达城市对互联网从业人员需求尤为旺盛,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井喷式增长,需要快速累积经验的互联网人才往往首选北上广深等地发展,甚至在江苏起步后再跳槽到北上广深互联网人才聚集地区。同时,由于大规模互联网企业的薪酬比中小型及创业公司的薪酬更有吸引力而省内互联网企业规模仍以中小型为主,因此省内、外的互联网人才竞争愈演愈烈。
  区域特色逐渐显现。全省已建成中国(南京)软件谷大数据、苏州云计算、南京徐庄电子商务、泰州医药信息服务、徐州矿山信息、江阴智能电网等11个特色产业园,无锡物联网、常州嵌入式软件等7个鼓励发展的特色产业方向。全省各地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发展和培育“互联网+”多领域的特色化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区域特色化人才发展需求也愈加明显。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江苏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的意见》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把握好人才成长规律的同时,要把发展互联网产业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和省内人才资源,加大省外创新型互联网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快省内复合型中高端互联网人才的培养步伐;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政策创新,统筹推进高端技术人才、操作应用基础人才以及区域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优化互联网人才发展生态环境,形成政府积极引导、企业主动参与、中介专业服务的人才发展格局,为全省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优势和作用,坚持人才为先,提高人才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充分运用政策杠杆,引导互联网人才培训机构、中介服务组织和中高端人才向江苏集聚。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运用好财政支持资金,引导社会组织和资本积极参与互联网人才培养和服务,提升人才服务效率,完善人才公共服务网络。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形成企业自身特有的引人、育人、用人、留人的机制。
  突出应用,整合引进。充分开发利用国际、国内和省内互联网人才资源,以全球化的视野,引进稀缺的复合型和创新型互联网人才,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吸引中高端省外人才来江苏创业,发挥中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更加突出互联网的应用,注重“产才”深度融合,在互联网产业链上构建互联网人才链,最终形成创新链,以创新链重构新模式,催生新业态。
  构建体系,联动培育。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积极构建多方有效互动、结构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政府要以购买服务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大领军人才的培养。相关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重点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合作,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本省人才的培养力度,激发本土人才的创新活力,培育互联网+协同制造人才,着力构建工业互联网人才体系。
  优化生态,完善环境。积极营造互联网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形成推动互联网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根据互联网打破传统行业界限,跨界发展、融合创新的特性,探索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和平台载体建设模式,形成人才创新价值正向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人才服务中的作用,推动公共服务机构建立专业化人才评价标准,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形成良性的人才发展“生态圈”。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引领和助推我省互联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基本着力点,充分发挥和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各方资源,“十三五”期间将我省建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互联网产业人才集聚区,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互联网人才培养、引进和融合服务体系,总体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二)具体目标
  到2020年,我省互联网人才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引进优秀软件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团队30个,发掘优秀的潜力型互联网创新创业团队300个。
  ——培养互联网产业高端领军人才1000名,其中科技企业家100名。
  ——新增互联网相关行业从业人员50万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层次超70%。
  ——建成省级互联网产业人才培训基地20个,在全省形成区域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格局,开展5万人次以上的各类互联网产业技术、运营、服务、安全保障和管理实操等各类培训。

       四、主要任务
      (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互联网企业领军人才队伍
       1、互联网企业家
  遵循互联网企业家成长规律,拓宽引进和培养渠道。不唯学历论英雄,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鼓励引导传统企业领军人才跨界创新、二次创业,抓紧培养造就互联网企业家,建立有利于互联网企业家发展的新机制,依法保护互联网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进一步营造尊重、关怀、宽容、支持互联网企业家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整合各方力量与资源,强化互联网产业有关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咨询与辅导,提供互联网项目投融资、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合作发展信息服务等各项专业化、精细化的公共服务。
       2、互联网技术领军人才
  加大对互联网企业首席技术官(CTO)、系统架构师以及互联网产品经理等技术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为互联网企业CTO主导开展领先性技术研发创新和国内外合作提供平台和支持;鼓励相关高校、培训机构与国内外优秀的互联网大型企业共同合作,联合选派优秀的理论和实战师资,强化对系统架构师、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实战式继续教育,建立线上线下同步学习和交流渠道,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参与和实战辅导,快速提升中小规模互联网企业的系统架构师和产品经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技术领军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互联网中坚骨干人才队伍
       1、互联网中坚技术人才
  不断强化对互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用户界面(UI)设计师、搜索引擎优化(SEO)工程师、安全测评师和大数据分析师等各类互联网中坚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立“互联网中坚技术人才沙龙”,促进国内外互联网技术开发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鼓励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组织有针对性的互联网技术培训,经认定的相关证书在岗位定级和职务晋升时作重要参考,打造一批专业扎实、学用结合、知识能力不断快速更新的互联网中坚技术人才。
       2、互联网中坚运营人才
  不断强化对市场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和商务运营等互联网中坚运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联合相关院校和互联网企业,成立“互联网运营联盟”,促进运营人才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组织“互联网运营专题高级研修班”,开设互联网运营管理、互联网运营实务等专门课程;在相关企业设立“互联网运营实习岗位”,为在校和新毕业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鼓励有经验的优秀运营人才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指导新入职的企业运营人员快速成长为中坚运营人才。
      (三)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互联网服务保障人才队伍
       1、互联网营销服务人才
  强化引进和培养力度,快速提升互联网营销服务人才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鼓励企业引进高水平的互联网营销服务人才,促进传统营销向官网营销、微信营销、自媒体营销等互联网新型营销方式进行转型升级。为高校有关专业在校生提供互联网营销实习岗位,进一步提升其互联网营销技能;联合相关院校和有经验的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企业组织互联网营销培训班,开设互联网营销理论与实务、互联网营销案例以及新媒体营销等课程;组织工业、农业、商贸流通、金融等行业开设“行业互联网营销人才”培训班,强化行业互联网营销服务人才基础。
       2、互联网安全保障人才
  加强互联网安全保障人才引进、选拔和培养,培育互联网安全咨询服务、应急技术支撑团队。组织面向全省党政机关信息安全员和相关企业“互联网安全”岗位的专业培训班,开设互联网安全理论与实务、互联网安全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案例等课程;建立“江苏省互联网安全专家组”,为全省互联网安全提供智力支持;组织开展“江苏省互联网安全技能竞赛”,提升全省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和企业安全管理人才水平;建立江苏省互联网安全预警监测、应急指挥平台和互联网安全人才辅助决策库,设立“江苏省互联网安全应急互助组”。
      (四)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互联网跨界融合人才队伍
  互联网人才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较高的创新性,从江苏产业转型发展实际出发,通过有效融合和创新,全面打造以互联网+工业为首的跨界融合人才队伍。
       1、“互联网+”工业人才
  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加速推进江苏省企业互联网化提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为重点,鼓励工业企业采用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互联网服务等新模式,大力推进“互联网+”工业人才高地建设。加强“互联网+”工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营销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实施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相关院校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加大“互联网+”工业引智力度,引进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加强工业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与智能控制系统网络架构、传感和通信系统协议、工业应用软件及诊断工具等工业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人才引进、培育和提升力度;引进和培养协同制造人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形成基于网络、数据驱动的线下资源线上配置的新型生产方式。
       2、互联网+重点领域人才
  鼓励建立农村互联网志愿者队伍,为农村电商、农业互联网应用提供指导和帮助。大力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组织“跨境电商与O2O(线上与线下)”等为主题的电子商务专题培训班,为商贸流通企业培训急需的专业人才,构筑互联网+商贸人才高地。举办互联网+金融专业培训班,加强对P2P(网络借贷)、网络保险、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和业务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联合培养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人才,切实保障金融业安全发展的需要。支持相关政府部门设立政府CIO(首席信息官)职位,提升互联网+政务管理部门和主管人员的地位,并促进其职位的专业化,促进全省互联网+政务人才的合作和交流,深度融合培养适应不同专业领域的互联网+政务人才。鼓励相关部门共同培养新媒体管理和经营人才,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组织全省影视美术、书籍报刊、动漫游戏等相关产业共同举办互联网+文化专业培训,促进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不断满足新的市场需要。组建互联网+民生志愿者队伍,开发多层次、多角度、广覆盖的志愿者服务人才;以加快互联网+民生人才的培养推动民生服务的提档升级,保障全省民生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重点工程
      (一)育鹰计划升级工程
  在“十二五”期间“育鹰计划”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部署实施“育鹰计划”升级工程。以培养面向“互联网+”工业、农业、商贸、金融、政务、文化、民生等多领域的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为主要关注点,通过育鹰峰会、育鹰特训营、育鹰董事会等线下活动,培养一批具有未来国际化战略眼光、互联网思维及卓越领导力的优秀互联网企业家。全面开展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合作,每年培养优秀企业家200人以上。
      (二)领军人才打造工程
  整合正在实施的多个人才计划项目,打造高标准的江苏互联网领军人才品牌。“十三五”期间,通过“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每年发现和培育不少于60支互联网创业团队;举办“江苏省互联网产业人才高峰论坛”;在“江苏省互联网十大风云企业和十大新锐企业评选”的基础上增设“江苏省互联网十大领军人物”和“江苏省互联网十大创新团队”,形成互联网企业人才“双十”品牌。
      (三)网英聚苏引智工程
  多管齐下,实施吸引国内外创新型高端互联网人才到江苏集聚发展,为江苏提供智力支持的“网英聚苏”引智工程。进一步加大对软件和互联网领域“双创团队”引进和支持力度;实施“归鸿行动”,定期开展面向海外优秀互联网人才的集中招聘和柔性引智活动;深化实施“爱英之旅”全国校园招聘系列活动,加大优秀应届毕业生的引进力度;充分发挥“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等重要人才活动作用,从中发现和引进一批软件和互联网新锐。
      (四)培训基地建设工程
  联合省内相关高校以及培训服务企业,结合各地互联网产业特色化发展方向,建设一批互联网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鼓励行业协会制订培训基地建设标准,并依据培训基地的师资条件、课程设置、管理水平、硬件设施、培训规模和社会贡献等因素进行分级管理。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立与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互联网产业人才特色化培训基地,实行规范化管理。
      (五)中坚精英培养工程
  根据我省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实施以培育互联网相关企业中坚力量为主要目标的“中坚精英培养工程”,重点围绕开发工程师、产品运营经理和人力资源经理等职位有针对性地开展精英人才培训。充分整合省内相关高等院校和主要互联网企业的专家,组建“江苏省互联网精英导师库”,由相关部门颁发证书并进行考核管理。组建“江苏省互联网精英培训联盟”,鼓励相关企业加强合作交流并根据自身优势条件为社会提供优质资源和服务。
      (六)公益学堂强基工程
  组织实施各类互联网公益学堂强基工程,培育一支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互联网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基层组织以及江苏企业大学等其他公益力量的作用,全面夯实基层互联网发展人才基础。“十三五”期间每年组织省级公益学堂培训活动不少于20场,总人数不少于1000人。根据发展需要,分设面向农村基层、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对象的志愿者服务团,提供基层公益互联网服务。发挥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用,强化产业技工互联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培训,促进互联网与产业技术的融合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协调合力推进
  牢固树立“互联网人才”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探索建立江苏省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全社会的作用,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协同推进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营造互联网产业人才积极汇聚、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出台符合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发展和激励政策,为全省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二)创新机制加大投入
  发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有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投资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对人才工作的支持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适应互联网人才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人才与资本、技术对接合作模式,研究制定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加大人才投入的政策措施。发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互联网人才创新创业资金扶持力度,逐步增加对互联网人才公益活动项目的资金奖励比例。
      (三)深化服务完善体系
  全面整合全省互联网产业人才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各产业联盟、行业组织、高等院校和人才服务机构作用,共同建设互联网产业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互联网产业人才数据库”,形成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的互联网产业人才服务体系。设立“江苏省互联网产业人才专家委员会”,参与制订全省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的重要政策,为各类互联网人才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撑,同时为全省各级政府实施互联网战略提供专家支持。
      (四)突出绩效加强评估
  把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全省各地有关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逐步提高互联网产业人才工作指标权重;研究探索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企业、高校等开展互联网人才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加强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及时把握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持续优化调整具体工作措施。

上一篇: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一篇:江苏省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