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件出台的背景与意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基础性”到“决定性” ,意味着市场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健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突破口,对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当前,一方面,现代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特别是要素市场发育不良;另一方面,政府的越位与缺位比较严重,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不到位,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为此,必须以培育发展要素市场为重点,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实行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头炮”与“开场戏”。那么,健全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巡河车”与“正戏”,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突破口,对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二、文件的形成与决策过程
2014年8月份,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及时启动《淮安市健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若干意见》的研究起草工作,牵头召开由市工商局、商务局、人社局、科技局、物价局、国土资源局、信用办、金融办、人行等9个部门专业处室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消化省文件精神,要求有关部门围绕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性作用,结合淮安实际提出我市健全完善现代体系的具体措施。经汇总、过滤、提炼,形成了《淮安市健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若干意见》初稿,首先在委内部组织讨论修改。10月中旬,市发展改革委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广泛征求对文件初稿的意见。根据会上讨论情况,起草组对文件进行了补充和优化,并于10月下旬启动会签程序。在文件会签过程中,有关部门就相关内容再次进行了修订、完善。市发展改革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就文件中一些重要政策问题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最终形成了《淮安市健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若干意见》(送审稿),分别于12月3日,12月10日提请市政府七届第32次常务会议、市委六届100次常委扩大会暨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根据会上市四套班子领导,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意见,市发改委进一步对文件进行修改、完善,报经市委主要领导正式签发。
三、文件的主要精髓与亮点
文件主要看点在六个方面:
第一、形成了清晰的目标、路径
在“总体要求”里,文件提出了我市健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指导思想:围绕推动淮安实现“新起点上新跨越”的总体目标和提升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以市场化和法治化为取向,以培育发展要素市场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着力消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壁垒,着力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形成机制,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规范服务的市场运行格局,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基本原则是四句话:一是强化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着力激发市场主体的内在活力。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依法行政,深化简政放权,发挥政府在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方面的作用。三是注重点面协调推进。注重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的协调发展,重点加强资本、土地、人力资源、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不断深化投资、金融、财税、价格体制改革,在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四是树立民生优先理念。把民生改善作为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落脚点,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升效能和服务水平。
文件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市健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阶段性目标: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制度健全、特色鲜明、体现现代化水平的商品市场体系,着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要素市场平台和网络,到2020年基本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二、提出了有关市场主体的四项规则
一是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以“非禁即入”为原则,对市场准入作出制度性安排,按照国家制定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要求,对列入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允许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
二是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全面实行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实现商事主体登记与经营项目审批相分离。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允许“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鼓励探索实行“四证联办”登记模式,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推广并联审批试点经验,扩大市县并联审批范围。改企业年检制度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强化综合监督。
三是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非法违规的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市场监管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和市场监管执法信息。推行综合执法,减少执法层级,推动市场监管实行属地管理、重心下移,着力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自律作用、市场专业化服务组织以及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形成政府负责、部门协同、行业规范、公众参与的市场监管格局。
四是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退出机制。坚持“宽进严管”,发挥市场择优汰劣作用,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市场主体退出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第三、明确了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
一是进一步放开价格管理权限。将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改革水价形成机制,稳步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全面实施并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改革,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加大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实施力度,探索推行尖峰电价制度;落实国家和省非居民用存量气价格调整政策措施,全面推行并不断完善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完善推进城市施工工地扬尘排污收费政策及操作办法,扩大排放指标有偿使用的污染物种类和地域、行业范围;坚持市场定价原则,逐步建立落实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三是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加强重要的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及具有行政审批前置条件的服务价格监管。
第四、重视和强调商品市场发展水平的提升
一是完善市场布局。进一步完善、深化和细化《淮安市中心城区市场体系、商业网点规划》,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引导各类市场合理布局、门类配套、有序竞争、协调发展。完善市场项目联席会审制度,杜绝新的随意布点、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现象。进一步加强农村商品市场建设,鼓励、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等经济组织在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建设,重点加强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直销、直供市场建设。
二是优化市场结构。以打造长三角北部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一级商品批发中心为目标,加快重大市场项目建设,形成以小商品、服装、鞋帽、汽摩、建材和生产资料等为主的批发市场集群。到2015年,全市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达到45个,累计成交额超过250亿元。
三是强化市场功能。推进淮安综合大市场创建国家级商贸示范功能区,建成集展示订货、信息发布、批发采购、仓储配送、金融结算、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区域性一级综合批发市场集群。
四是支持业态创新。加快电子商务推广,促进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集聚。
第五、突出了要素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直接融资。积极推动企业挂牌上市。到2020年,累计实现20家企业境内外挂牌和上市;大力发展债券融资,充分利用债券市场支持优质企业融资。争取市政债发行额度,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拓宽新型城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管网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到2020年全市企业发债等其他各类直接融资余额达500亿元;鼓励股权融资,鼓励各类企业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实现股权融资。支持企业通过各类要素交易平台开展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交易获得融资;鼓励国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及自然人在我市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和投资管理机构。
二是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加强技术市场制度建设,增强技术市场服务能力。建立面向社会、覆盖全市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制度,推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推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制定促进专利技术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交易规则,推动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知识产权成果快速转化。
三是积极探索土地市场改革。稳妥推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规范运行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完善征地制度。动态调整征地补偿标准,合理、规范、多元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探索工业用地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试点并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
四是形成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规划建设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
五是培育发展中介服务市场。完善中介服务业行业分类和统计体系。将中介服务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纳入现代服务业总体规划,着力打造高端中介服务业发展集聚区、示范区。
第六、解决了健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制度保障
一是切实加强法制建设。按照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求,清理并废除降低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标准、对外地企业和产品多重检验和超严执法、限定单位或个人购买指定产品和服务、地方保护性财政补贴政策等规定和做法,修正与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相融的各种政策制度。
二是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全市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实现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建立健全信用监管体制、各行业失信黑名单公开曝光和市场退出机制。对守信主体予以支持和激励,对失信主体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或禁止。
三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编制发布《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事项目录》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推进政府职能有序转移和加大购买公共服务力度。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公益慈善类、科技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实施直接登记。
四是壮大市场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结合实施“淮上英才计划”、“533英才工程”,加强现代市场体系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初、中、高级结构合理的人才梯次。建立并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探索实施股权激励和企业员工持股,构建科学的薪酬体系和动态的激励约束机制。
五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研究编制全市现代市场体系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优化投融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重要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对现代市场体系重点产业的投入。鼓励银行信贷资金、直接债务工具融资和市级各类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向市场主体倾斜,吸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和信用担保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上市融资;认真落实落实服务业营业税差额征税等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大力实施综合交通、仓储物流、信息网络等重点工程,加强现代市场载体建设,着力构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大土地利用支持力度,制订和完善符合我市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投资强度和用地标准,逐步增加服务业建设用地比重,保障土地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