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宜兴传来喜讯:随着江南琉璃瓦厂等最后一批企业的“熄火关门”,该市300余家琉璃瓦生产企业已全部关停,这个著名“陶都”彻底告别了琉璃瓦生产史。据悉,这一“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低端产业退出历史舞台后,该市每年可节省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超万吨。
宜兴陶土资源丰富,曾是全国主要的琉璃瓦生产基地。然而,“村村冒烟、处处点火”的粗放型生产也带来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由于生产工艺落后,万元能耗达该市工业平均值的13倍;滚滚浓烟,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超重运输车辆,碾坏了平坦的道路,造成了交通安全隐患……这成为该市生态文明建设、产业优化升级的一大“障碍”。为此,宜兴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全面淘汰这一低端落后产业,还全市人民一个优美整洁的生态环境。
宜兴2010年制定了“琉璃瓦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和谐关闭”的要求,设立2亿多元的专项资金,对“窑炉拆除、烟囱推倒、清算完成、工资发放”的企业进行奖励。该市先后召开数十次现场会,和企业主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化解实际难题。出台多项扶持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快速转型。同时,国税、工商、供电等部门联合行动,在土地、用电等方面实施“倒逼”机制。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整治行动顺利开展,张渚镇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22家企业的签约任务。
宜兴300余家琉璃瓦生产企业关闭后,每年可减少陶土消耗340多万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大气污染物实现减排1.2万余吨。27家企业已成功转型,投入到LED光电、电线电缆、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据了解,该市近年来坚持“环境优化增长、生态倒逼转型”的理念,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关停化工、琉璃瓦、矿山轧石企业800多家,300多个项目遭“一票否决”。同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等,投入200多亿元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绿化覆盖率、空气优良率等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市”、“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记者闵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