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全省以提升“智慧江苏”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与服务水平为目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政策文件,全力实施“宽带江苏”、“无线江苏”、“高清江苏”等重点工程,大力推动以光纤为核心的固定宽带网络、以3G/4G为核心的移动通信网络、以光纤化双向化为核心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及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加速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智慧化信息基础设施。规划期内,全省已累计完成投资2210亿元,超额完成1350亿元投资计划,全省信息基础设施整体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信息网络承载和覆盖能力显著加强,地区和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总体水平位居全国一类地区,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既定目标。
(一)基础能力建设
在固定宽带建设领域,截至2015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超过250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每平方公里光缆线路长度为23.4公里;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超过3000万户,位居全国第一,城镇光纤覆盖率超过98%,覆盖率全国第一,农村光纤覆盖率达到90%;城镇、农村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100M、20M,接入端口数达5684万个,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13.3Tbps。
在移动网络建设领域,截至2015年底,全省移动基站总数达30.2万,每平方公里移动基站数2.8个,3G网络覆盖全省所有区域,4G网络全面商用发展,实现全省所有地市、县城主要城区及中心镇区全覆盖,免费WiFi无线宽带覆盖所有省辖市城区主要公共区域,免费无线接入AP数累计超过25万个,无线接入AP总数达到38.4万个。
在广播电视网络建设领域,按照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规划,正式启动国家广电骨干网江苏核心枢纽节点建设,适度超前推进广播电视骨干承载网建设。大力推进广电网络光纤化双向化改造和优化,加快内容集成系统平台建设和新型智能终端推广,为大规模发展高清互动电视用户奠定基础。截至2015年底,全省有线电视光纤化率超过36%,网络双向改造优化户数168万户。
在共建共享方面。“,“十二五”以来,全省扎实推进共建共享工作,集约化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在光纤到户标准、室内系统标准推进上将共建共享作为重要内容,促进相关标准的落实;完善共建共享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规范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和流程;以南京“青奥会”为契机,顺势推进南京十类重点场所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向下延伸,成为工作亮点。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节约建设资金超过30亿元。
在下一代互联网(IPv6)升级改造方面。“,“十二五”以来,全省积极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加快接入网、城域网、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系统、支撑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的IPv6升级改造,推动大规模公共网络、移动互联网业务向IPv6平滑演进和过渡,联合产业链重点终端厂商,加快信息终端更新换代步伐;组织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南京、苏州、无锡列为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规模数量居全国第一。2012年,无锡完成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演进部署现场试验,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的IPv6试商用部署,为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网络普及应用
截至2015年底,全省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含广电宽带)超过2220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人口普及率达27.8%;FTTH/O接入用户数1608万户,占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比重72.3%;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超过30M,IPv6活跃用户超过200万。全省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883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10.4部/百人;3G/4G用户数达5906.7万,用户渗透率达66.9%;移动互联网用户数6306.8万户,用户渗透率71.4%。全省有线电视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2388万户,数字电视用户数达到1777万户,高清电视用户数达到430.5万户,数字电视用户占有线电视用户比例67.9%,高清电视用户占有线电视用户比例18%。根据《2014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2014年全省有线电视发展指数79.16,位居全国第一,大幅领先其它省市。
(三)服务平台建设
“十二五”以来,全省以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和重大示范应用为抓手,积极开展虚拟化、云安全、云储存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大力推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云计算中心等重点功能性基础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开展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创建工作,截止截至2015年底,全省各类数据中心总规模已超过4万个标准机架,2015年全省云计算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450亿元;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物联网产业培育、应用示范工程推进和服务支撑体系构建等为抓手,加快物联网服务平台建设和物联网产业资源集聚,2015年全省物联网产业实现业务收入3600亿元。
(四)三网融合推进
2010年,南京市入围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我省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13年,成功申报并组织实施国家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形成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泰州、镇江沿江8市整体试点格局,成为全国最大三网融合试点区域之一。“十二五”以来,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推进总体良好。全省以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促进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积极开展融合业务创新、合作模式创新,努力营造公平、有序、安全的三网融合发展环境。截至2015年底,全省IPTV用户达到600万户,云媒体电视用户规模达到93万,基于广播电视网络的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61万户。
(五)工业信息基础设施
“十二五”期间,已基本建成覆盖全省所有工业园区的宽带接入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截至2015年底,我省国家级和省级园区4G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WLAN覆盖率达到70%以上。国家级园区10G以上光纤接入网占比80%左右,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5.6G,省级园区10G级光纤接入网占比达到50%左右,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1.7G。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百兆光纤宽带接入占比20%左右,部分车间实现局域网覆盖。江苏作为全国“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省市之一,重点打造“e企云”工业云服务平台,为工业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协同营销和工程服务等集成服务。全省云计算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并构建形成云计算技术体系、应用体系、产业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的云计算生态环境。一批工业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等工业智能终端产品正逐步推广和应用。
(六)存在问题矛盾
总体来看,江苏“十二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和矛盾:一是固定宽带网络普及水平、接入能力较发达国家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二是苏南、苏中、苏北区域间信息化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距依然较大,结构性矛盾制约发展后劲;三是农村地域广阔、城乡收入差距一定程度上阻碍宽带迅速普及,全省信息基础设施城乡二元矛盾仍然突出;四是工业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网云端”三级架构已初步成形,但对江苏智能制造的基础支撑力度不够,资源协同性不高,对“互联网+”形势下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二、“十三五”发展环境及趋势
(一)发展机遇
当前,全省上下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发展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质增效,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以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为保障,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朝着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目标奋力迈进。同时,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沿海开发、长三角发展一体化等国家级区域战略规划的指引下,江苏将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家和省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发〔2013〕31号)、《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1号)、《三网融合推广方案》(国办发〔2015〕65号),旨在通过加强高速宽带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动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助力“新五化”同步发展,为“互联网+”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2016年8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陆地、海洋、天空、太空立体覆盖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明确要求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提高面向工业应用的网络服务能力。省政府先后下发《关于大力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提升全省宽带发展水平的意见》(苏政发〔2014〕50号)、《关于推进智慧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103号)、《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2014-2016年)》(苏政发〔2014〕77号)、《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15〕94号)、《江苏省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苏政发〔2016〕10号)、《江苏省三网融合推广工作方案》等文件,切实推进“宽带江苏”、“无线江苏”、“高清江苏”等重点工程建设,有效促进全省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当今,我国已经进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类新技术、新业务对行业现有的盈利模式、管理模式、产业政策等产生了冲击,管制政策日趋开放。鼓励民资入局,降低准入门槛,激发行业创新活力;“互联网+”助推传统行业信息化改造,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提出新要求。
(二)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网(5G)、下一代互联网(IPV6)、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步入快速发展期。云计算市场规模迅速增大、行业标准逐步确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环境逐渐成熟。大数据将与神经计算、深度学习、语义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促进大数据应用更加智能,可视化手段更加丰富。移动通信技术将加快向5G演进,并进入商用。基于IMS的VoLTE将作为最终的语言解决方案。下一代互联网正在向以SDN/NFV为核心的高智能网络架构演进,要求网络具备全面的IPv6支持能力。围绕物联网的技术研究和创新持续活跃,IP化和语义化成为技术标准热点,物联网国际标准化进程加速。
“互联网+”催生信息消费新业态,高速互联网、IPTV、4K高清视频、云存储等创新应用也将加速发展,信息消费市场规模迅速增大。同时,随着网络通信、芯片、软件、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和应用向工业领域延伸,亟需完善“网+云+端”(工业宽带、工业云、工业智能终端)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规划与布局,满足聚集区内企业的高带宽专线服务等需求。基础运营商将进一步加大“宽带江苏”、“无线江苏”、“高清江苏”、“企企通”等工程建设投入,有力推动全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切实有效推进智慧江苏建设,提升全省信息化水平,将信息基础设施定位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杆,以“智慧江苏”建设为统领,以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目标,着力推进光纤宽带、无线网络和功能性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推进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强化信息基础设施的集约建设和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城乡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加快苏中、苏北和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缩小地区和城乡数字差距;完善“网+云+端”的一体化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创新,推动江苏智能制造跨越发展;大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水平,全面促进新常态下江苏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动政府和市场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政策引导功能,强化建设管理、服务和监管,创造公平竞争和互利共赢的发展环境;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需求导向、创新引领。把满足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作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着力点,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在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服务、提高人民福祉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信息基础设施技术、产品、业态、模式创新与普及应用,大力开展试点示范,带动全省信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适度超前、均衡布局。切实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建设社会急需、受益面广、带动性强的信息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突出苏北地区和农村地区,促进信息基础网络布局优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充分发挥社会民间资本灵活、创新的优势,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源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促进多元建设主体加强协作、互利共赢。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底,总体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各市、县(市、区)全光纤网络城市全面建成,农村地区基本实现光纤到户;4G网络城乡全面覆盖,市、县城区主要公共区域免费无线网络(WiFi)全面覆盖,基于智慧江苏的无线城市群全面建成;完成国家广电骨干网江苏核心枢纽建设,基于光纤化和双向化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全面建成;国家级数据服务中心、呼叫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功能性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智能制造、两化深度融合能力明显增强。全省城镇楼宇光纤覆盖率达到99%以上;省辖市城区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0M,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100M,城镇、农村宽带平均接入速率分别达到50M和20M;家庭互联网宽带普及率达到85%以上;3G/4G用户普及率超过120部/百人;高清互动电视用户占有线电视用户比例超过50%。
四、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为有效承接省政府关于推进智慧江苏建设的战略部署,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新常态下江苏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在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前提下,夯实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保障,加速构建互联互通的智慧网络,务实推进全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全省信息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大幅扩展互联网络覆盖空间。
(一)提升信息基础网络能力水平
大力提升网络承载能力。适度超前建设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持续提升骨干网传输容量;优化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完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二期建设和骨干节点升级,提高跨网访问速度,提升互联网综合性能;提高网络冗余保护能力,增强网络安全性;拓宽互联网出省中继带宽,完成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扩容,全面提升国际互联带宽和流量转接能力;持续优化城域网,全业务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重点加强视频业务承载、QoS、组播等能力加快部署,差异化业务提供能力更趋智能化,支撑实现融合业务的大规模开展。
加快建设光纤宽带网络。加快全省城乡光纤网络建设,实现骨干传输网传输和交换能力的提升。持续推进光网建设,商务楼宇实现光纤到办公室,实现城市和农村光纤到户全覆盖,提供百兆宽带接入能力。进一步拓宽宽带互联网出省中继带宽,实现网络服务质量的大力改善。持续推进光纤入户工程,所有新建住宅小区和楼宇光纤铺设要与建筑施工同步到位、同步验收,加大老旧住宅和楼宇光纤化改造工程推进力度。大力推进“光网乡村”工程,实现农村宽带网络接入水平大幅提升。加强光纤宽带网络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进一步拓宽网间带宽,增加电力和广电网络互联接口,实现网络服务质量和互联互通水平的大力改善。
大力发展无线宽带网络。加快构建3G、4G、WiFi融合发展的无线宽带网络,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全面、优势互补的无线城市群。建成国内覆盖面最广、网络最稳定、性能最优良的4G网络,实现全省城市、乡镇和农村的无缝覆盖及深度覆盖,打造高速移动互联网络;鼓励和支持基础运营商及第三方企业积极创新建设和运营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公共热点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城市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免费开放;以全省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为骨干,完成江苏广电无线数字覆盖网络的构建和完善。
有效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采用超高速智能光纤传输交换等技术,大力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完成国家广电骨干网江苏核心枢纽建设,适度超前建设骨干承载网,建成城乡一体化、双向化、宽带化广电网络。扩容建设高清互动电视传输分发平台,满足多种格式编码要求,实现千万级用户点播能力支撑。完成基于内容产业的媒体中心,有线电视网络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安全管控体系和增值业务平台建设,提升广电网络端到端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运营能力。
全面推广普及三网融合。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普及三网融合。推动实现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双向数字电视、广电宽带接入等双向进入业务全面、规范和深度发展。加强和完善省级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深化推进IPTV集成播控平台与传输系统对接。加快内容资源开发,实现市县电视频道在当地IPTV分发平台规范落地,深化IPTV、手机电视、CMMB、互联网电视等三网融合业务内容合作。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艺术品等数字文化内容的消费。在互联网经济的引领下,推动三网融合与相关行业应用相结合,通过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内容创新,实现新兴业务快速发展。
积极部署下一代互联网。完成城域网、接入网、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系统、支撑系统等基础设施的IPv6(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升级改造,全面提升IPv6用户普及率和网络接入覆盖率;积极推动商业网站系统及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外网网站系统的IPv6升级改造,实现各类业务向IPv6平滑过渡。鼓励和支持运营商和互联网应用企业向重点设备、软件和终端制造商采购基于IPv6的产品和服务。以特色应用先行,通过政策引导,探索IPv6的商业部署策略,实现IPv6的规模应用。
研发培育未来网络。密切关注国内外互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网(5G)发展趋势和技术演进路线,持续跟踪相关技术研究、实验和产业化进程。支持电信运营商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IT企业联合开展基于国家未来网络重大基础设施(CENI)、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攻关和试点。积极发挥省内各产业园区的培育孵化作用,支持相关企业开展关键领域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率先建设国家级未来网络和第五代移动通信产业化基地。
(二)实现公共信息平台创新突破
加快功能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国家级数据服务中心、呼叫中心、云计算中心、广电网络枢纽等功能性平台建设,全力提升全省信息数据存储和服务能力,有效支撑智慧江苏建设。构建“企业云”平台,推进“两化融合”建设,推进江苏重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推进中小微企业基于“企业云”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应用。打造超级数据中心,构建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新型服务能力,到“十三五”期末,建成以万级计算的标准机架存储规模,满足长三角乃至整个华东地区海量数据资源集中存储的业务需求。实施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工程,实现物联网在智慧江苏各个领域应用的推广普及。
加速构建智慧江苏创新服务平台。创建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平台,完善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审批平台系统;建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动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与服务综合平台;重点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生态环境和资源监控、社会治安防控、城乡公共安全保障、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征信管理、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完善社会管理重点领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快搭建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大力推动政务和民生领域信息资源向社会逐步开放,鼓励采取公私合营(PPP)模式,加快利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惠民、实用的公益性信息服务和创新应用,大幅提升全省政务和居民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加强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工业网络设施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着力实施《江苏省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全面推动全省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实施“企企通”工程,全面促进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的工业宽带及无线网络建设,企业车间局域网建设,全面推进工业网络建设。
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工业行业全产业链的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抓手,以实现企业、设备、产品、用户之间的全流程信息互通为目标,加强统筹协调,全面推进企业云、工业云、e企云、工业信息安全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工业智能终端普及。以实现生产全流程的互联互通为目标,以推动工业智能终端的网络接入为切入点,加快工业机器人、手持终端、智能仪器仪表等智能终端的普及。支持工业企业、生产车间、工业设备、商务终端接入数据采集、监测、加工、处理系统界面,实现数据发布、智能控制、商务领航。
加强综合应用试点示范。以试点示范建设应用为牵引,全力推动企业充分利用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实现柔性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全面提升工业信息基础设施综合利用水平。
完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完成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以标准化推动工业信息基础设施相关产品、技术、服务的互通融合。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发展推进机构,以协会、联盟等多类组织助推工业信息基础设施生态圈发展。
(四)提高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质量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并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做好衔接。完成南京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适时推动广电网络接入,着力提高网络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推动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实现住宅小区一纤入户、信息管线共管入廊等集约化模式的推广,促进信息管线、铁塔基站等网络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开放共享。推进广电、电信数据中心(IDC)资源充分共享、公平结算。推动广电、电信等企业在网络基础设施资源共享、手机电视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加快培育智能终端产业化。重点培育行业智能终端、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产品、智能穿戴式设备的产业化,支持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和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发展宽带通信设备、智能网络设备,积极推进OLED(有机发光显示)、激光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形成江苏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新优势;通过举办智能终端交易博览会为产业链上下游搭建产品展示及交易平台,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沟通合作,有力推动产业链持续繁荣。
有效促进产业集聚与升级。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大力推动移动互联网业态创新。加强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嫁接,加强互联网创新成果转化,建设创业服务集群,带动江苏互联网产业链相关技术、应用、内容的创新升级,打造创新、开放、合作、融合的互联网发展环境,带动信息服务业和数字媒体产业的集聚发展,打造江苏互联网创新服务品牌,催生更多领军企业。
加快推进通信网络提速降费。有力推动光网建设,实现城市和农村光纤到户全覆盖;加快完成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实现移动宽带速率有效提升;持续提升骨干传输网络容量和优化骨干网络结构,完成互联网国际和省际出入口带宽扩容,全面提升网络速率。引导和推动电信企业通过定向流量优惠、闲时流量赠送等多种方式,实现流量资费稳步降低;推动电信企业加大管理制度创新力度,抓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发展机遇,培育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着力缩小“数字鸿沟”。完善电信普遍服务,开展宽带乡村工程,实现以宽带为重点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的建立完善,促进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农村及苏北地区市场开拓力度,推广面向未来的信息通信技术,建立培训中心,实现农村及苏北地区实现数字化社会能力增强;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促进欠发达地区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实现竞争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力提升。
(五)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区域协调
加快区域间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苏南、苏中和苏北信息社会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三大区域实现协调发展。充分利用苏南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的契机,大力发展信息消费和提升消费层次;在苏北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宽带网络建设力度,实现苏北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大力提升,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发展加强统筹推进苏北地区集约化云资源、云应用建设,为振兴苏北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城市及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统筹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全面覆盖,适度降低农村地区电信资费,促进宽带网络普遍服务;组织实施农村地区信息终端普及计划,提高农村市场的智能终端普及率;构建全省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全省、统一规范的城乡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
协调不同消费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协调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促进各类信息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开展多种形式的两化深度融合培训宣传与推广活动,支持引导企业从传统产品向智能化产品、从传统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生产方式、从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型升级,全面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深入应用;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深化,积极发挥改善社会民生的引领作用。
(六)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建设
强化顶层设计和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建立以防为主、软硬结合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通信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安全防护设施,提升防攻击、防病毒、防篡改、防瘫痪、防窃密能力。推进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防护工作,实现政府网站安全管理。完善安全事件预警预防及应急处置机制。加快信息安全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加强对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建设网络安全生产基地,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安全产品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结合文化改革发展重大工程的实施,探索三网融合下党管媒体的有效途径,加强文化安全技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重点加强对时政类新闻信息的管理,严格规范互联网信息内容采编播发管理,构筑清朗网络空间。完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做好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信息安全顶层设计,构建有效的预警和管理机制,对各类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应用示范工程全面开展安全风险与系统可靠性评估工作,制定有效的安全保障方案。建立信息安全审查制度,加强重要领域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和管理,建立安全测评和风险评估制度。
五、重点工程
“十三五”期间,以健康有序推进智慧江苏建设为目标,通过有效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有效支撑新常态下全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全省城乡居民共享智慧化建设成果,预计投资22832280亿元建设五项重点工程。
(一)信息基础网络能力提升工程
1、宽带江苏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光网建设,全面实现全省光纤化,商务楼宇实现光纤到办公室;城镇家庭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1000M以上,农村家庭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100M以上。坚持“大容量、少局所、高性能”的原则继续优化骨干网结构,继续向扁平化演进;通过提升链路带宽和增加链路数量扩充网络容量。完善组织路由,提高流量整体传送性能,利用BGP策略路由技术,实现城域网/IDC流量整体调优。以“流量扁平化”为目标,简化城域网结构,搭建高带宽、安全灵活、适应多业务承载需求的网络架构,并根据网络流量引入集群路由器设备,满足流量快速增长需求;引入SDN网络架构,建设城域网控制引擎。通过提升链路带宽和增加链路数量提高网络整体容量;业务控制层通过采用高密度、大容量设备提升业务接入控制层端口容量,扩大覆盖范围。提升网络智能化和综合业务承载能力,为各种业务按需提供专用的传输通道和端到端的QoS,为综合业务承载实施差异化、精确化的保障。扩大汇聚层覆盖范围,汇聚节点下移,提高网络业务调度能力和接入灵活性,提高网络带宽资源利用率。全面推进市到县100G OTN系统建设,推动经济发达区域的县到乡OTN建设。加强广电宽带出口的互联互通和内网资源(IDC))建设,提升网络传输速度,建设200G吞吐能力的高性能出口交换网络中心。完成IPv6建设开发,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适应新的网络技术传输需求,对现有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建设IPv6业务承载网。
2、无线江苏创新工程。全面推进4G网络建设,实现全省城市、乡镇和农村的无缝覆盖及深度覆盖。通过新建、改造、扩容端局、关口局等交换设备,增加无线核心网络交换和用户容量。加大室内覆盖建设力度,提升3G/4G网络的宽带和业务承载能力。构建多种技术制式融合发展的无线宽带网络,实现市、县主要公共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加强对基站资源的整合优化。依据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固改造原有铁塔、机房及附属设施,更新替换基站设备,整合搬迁部分冗余基站;新建铁塔、机房及附属设施;保护土地资源,降低设备能耗,推进新技术、新装备的率先应用。
3、高清江苏推进工程。完成全程全网、可管可控高清交互式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扩容省干线传输容量,优化光缆线路,完成骨干网传输波分二平面建设基础上,搭建数据骨干光传输100G平台;完成市、县城域 传输网的改造和扩容,搭建市、县城域传输网传输平台;建设增强型核心网络,新增地市核心路由交换设备及BRAS设备扩容,增强市、县核心网能力;建设数据资源交换中心,实现省(市)级单位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力争实现骨干光传输和数据城域网双100G,县级城镇及集中居住区以上双向化覆盖率达到100%,满足云媒体业务开展及4M以上宽带接入需求,全省县级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实现20M宽带接入能力全覆盖。实现高清互动电视、互联网宽带及视、音频通信等全业务承载。
4、三网融合统筹工程。推进三网融合业务应用和创新。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普及三网融合,推进三网融合业务深入开展,深化推进IPTV集成播控平台与传输系统对接,丰富三网融合业务内容,积极开展融合业务创新、合作模式创新,普及推广宽带业务、融合业务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普及应用和普遍服务水平,提升三网融合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总体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协调发展,网络信息和文化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三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发展、应用服务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二)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应用工程
1、功能性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以南京、苏州、无锡、常州为中心的绿色国际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建设布局,到“十三五”期末,建成以万级计算的标准机架存储规模,满足长三角乃至整个华东地区海量数据资源集中存储的业务需求,全面提升数据存储和服务能力。大力打造企业级数据中心,强化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新型云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南京超级云计算算中心、苏宁零售云中心、苏州视讯服务云平台等为代表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加大无锡物联网基地建设和运营,建成全国物联网运营核心平台,支撑全国物联网业务发展。
2、智慧江苏创新应用平台。大力推进“智慧江苏”门户平台建设,推进“智慧江苏”门户开放,力争将“智慧江苏”门户平台打造为全国领先的信息消费示范平台。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下一代智慧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实现交通、物流、能源、水务、安防、市政、环保、气象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实现运行管理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
(三)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1、工业网络建设。推动全省百家重点园区G级覆盖,千家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为万家企业提供“网+云+端”三级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宽带网络“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
2、智慧企业云。联合电信运营商、企业和工业园区,面向优势支柱产业的制造型龙头企业,建设多个企业云计算中心,并鼓励企业云计算中心面向中小企业开发,为中小企业提供云存储等相关服务。整合省内现有工业云平台资源,构建“智慧企业云”综合服务平台,向企业提供集IaaS、PaaS、SaaS于一体的各种基础服务和应用服务,提供标准、规范、可共享的工业云服务。
3、打造应用示范样板。加强工业互联网在我省支柱产业中的示范应用和推广,针对不同行业、信息化程度不同的企业,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强化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对于智能制造的支撑作用。优先选择工程机械、家居制造、纺织服装等以终端产品为主、定制化程度高的行业龙头企业,在工厂无线应用、标识解析、工业以太网、IPV6应用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推进车间局域网向互联网接入,形成人机物务互联互通,打造个性化定制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试点示范。针对汽车、医药、电子等自动化、信息化基础好的行业企业,构建连接生产与管理各环节的功能性信息基础设施,促进生产设备、制造单元、生产线的系统集成和互联互通,打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应用。针对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工业企业,引导其建立生产、管理与销售等全流程的网络互联,加快推进企业互联网化。
4、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为我省企业的互联网化提升和智能制造的开展提供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化改造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系统化、专业化和差异化的定制服务,推进“互联网+”与我省工业的深度融合。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提升工业自动化、信息技术等集成服务企业的架构设计、综合集成和解决方案能力。支持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建立协作机制,开展设计工具、生产装备、工业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智能芯片及工业控制设备等协同攻关和示范应用,形成一批行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工程
完善普遍服务机制,加强苏北以及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向苏北及农村地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优惠信息服务资费,努力消除“数字鸿沟”,保障社会公众平等享有信息使用权。
加大投入,提高农村及苏北地区等信息化薄弱区域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开展农村信息化镇村的建设。配合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农技推广工作,全面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打造国家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升级优化升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聚集省内涉农网站信息资源、集成各涉农企业、涉农组织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推动力度,在现有信息田园、电商平台的基础上,推动农产品、农业服务上网交易。结合农村实际情况,以及现有城乡结合部的农网改造为试点,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农村数字化模式和标准,加快农村数字化的技术开发,完成全省县级城镇及农村的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网优。
(五)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支撑工程
加强智慧江苏网络安全管理和防护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安全保密防护设施;加强智慧江苏重大示范应用、重要领域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管理、等级保护和安全测评,确保安全可控,统筹建设容灾备份体系,推进联合灾备和异地灾备。
完善省级政务网站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监测指挥平台、省信息安全应急指挥平台和省信息安全攻防实验室。建设省异地容灾备份中心、党政机关互联网统一安全接入监管平台、工控系统安全监测中心、信息安全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网络安全审查服务中心等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培育信息安全品牌和骨干企业。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文化安全技术管理系统建设,技术监控体系建设要与三网融合业务平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完善三网融合网络与信息安全评估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各级政府要在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指导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落实各项措施。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紧密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领域工作的细化和落实。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本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协调与组织推动,进一步健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计、督办和考核体系,动态监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状况,做好形势研判,及时向本级政府汇报相关工作并发挥好辅助决策的作用。组织建立苏北5市三网融合工作体制机制,完善苏南、苏中各市三网融合工作组织机制,建立健全省三网融合专家小组(含安全专家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解决三网融合推广阶段的重大问题。
(二)强化依法治理
依据《江苏省信息化条例》,加快编制完成以管道、基站、局房等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并与本地信息化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严格按照相关规划要求,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合法合规履行建设手续。对因征地拆迁、城乡建设等造成的信息基础设施迁移或损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予以补偿。市政设施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等所属公共设施,必须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并提供通行便利,保障公平进入,禁止巧立名目收取进场费、协调费、分摊费等不合理费用。建立并完善政府投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审核和非政府投资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备案等制度。严格执行信息通信配套设施建设国家和省级相关标准规范,开展新建住宅及商住楼的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活动,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故阻碍通信设施建设或收取不合理费用。加快推动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促进铁塔、管线等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共享。实行信息基础设施与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管理。围绕三网融合产业发展和行业监管的需要,制定完善电信、广电行业管理法律法规,推动制定适应三网融合要求的网络、业务、信息服务相关标准,优先制定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相关标准,形成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三网融合标准体系。
(三)加大投资力度
落实省政府与中国电信、移动、联通、铁塔集团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在2015-2019年期间,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50亿元,采购江苏产品和服务采购总额2600亿元。积极推动民营资本进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引导和鼓励电信、广电网络及相关IT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大光纤宽带、WiFi、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四)完善政策扶持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3〕【2013】31号)要求,落实营业税改增值税相关政策,降低企业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省政府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电信、广电网络运营商、IT企业及各地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功能性服务平台推广应用。省各类相关专项引导资金优先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切实发挥好普遍信息服务基金杠杆作用,重点支持苏北及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应用推广项目。推动政府基金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公私合作(PPP)项目。继续开展全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工程认定工作。协调落实用地指标、大工业用电等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大型信息基础设施落地门槛和运维成本,有效提高建设投资效益。完善推动三网融合的投融资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积极申报省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动漫企业,并给予优先认定。强化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作用,推动三网融合相关产品和业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对三网融合相关产品开发、网络建设、业务应用及在农村地区的推广给予政策支持。
(五)营造良好环境
优化环评审批、选址审批、频段审批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审批流程,简化相关手续,缩短行政服务周期。加强无线电频率台站管理,加大无线电监测和干扰查处力度。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积极纠正社会公众对通信基站、WiFi热点、广播电视塔电磁辐射的错误认知。严厉打击盗窃、破坏信息基础设施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加强电信广电业务分业监管,建立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广电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内容供应商等的合作竞争机制,依法开展市场监管,营造公平、有序、安全的三网融合发展环境。加强三网融合推广的舆论宣传,开展三网融合创新产品和业务展览、体验和交流活动,面向社会各界组织开展三网融合创新大赛,引导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跟踪产业发展、应用推广和技术动态,引导社会民众和各个行业广泛使用三网融合新服务,形成共同参与三网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职业教育等机构联合培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专业人才,充分利用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加快培育复合型、实用型技术人才。